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公告,綠盾企業征信系統已被列入可為信用修復申請人出具信用報告的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將作為行政相對人申請信用修復的有效材料,“信用中國”網站及地方信用門戶網站將予以采信。
特別提示,征信修復騙局
征信修復是不存在的概念。所有規范征信業、征信機構的相關法規、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復”的概念。
網絡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實質是故意混淆征信異議概念,誤導信息主體認為可以對正確記載的征信信息進行更改或刪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混淆征信異議、信用修復概念,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行騙,威脅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

一、行政處罰信息種類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
(1)警告;
(2)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4)責令停產停業;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二、企業行政處罰信用報告內容
應包括但不限于信用修復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失信情況、修復情況,并就信用修復申請人是否按要求完成信用修復出具第三方評估意見。
三、企業信用修復流程
1.行政相對人通過網站異議修復渠道正式提請修復申請。
2.行政相對人進行信用承諾并向網站提交以下材料:
法定代表人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主要包括身份證、居民戶口簿、軍官證、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居留證等。
行政相對人主要登記證照復印件。主要包括工商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基金會法人登記證書等。
已履行行政處罰相關材料。主要包括繳交罰款收據等。
信用修復承諾書(詳見網站提供模板)。
3.行政相對人完成提交材料,并經網站主辦單位審核后,行政處罰信息可由網站撤下公示。
四、根據現行政策規定不可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
1.在最短公示期三個月內的行政處罰信息;
2.屬于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
3.在信用修復后一年內再次被給予的行政處罰信息;
4.失信主體因行政處罰而被列入失信受懲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的,按照相應名單管理要求公示和開展修復。
5.經行政處罰決定部門認定的,或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不可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
五、信用修復要求
信用服務機構應合法合規開展相關業務。
六、行政處罰信息對企業的影響
會影響企業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金融信貸、人員招聘、市場營銷、商務合作等工作。綠盾全國企業征信系統已經為贛州市數百家企業,提供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服咨詢
杜美玲,0797-8135315,18970124315,掃一掃加她微信,如果你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系18907076315.